您当前的位置:郭世波 >> 正文

糖友出现水疱,大意不得

发表日期:2017年11月10日 来源:中国最好的肿瘤医院

糖尿病水疱病于1930年被Kramer描述。1967年由Cantwell等正式命名为“糖尿病性水疱病”。有人将其归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发症。



>>>>

高危人群



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皮肤病并发症,也是糖尿病在皮肤的特异性改变。其发生率为10%~37%。有研究显示,糖尿病性水疱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。多见于老年、糖尿病病程长、血糖长期控制不佳、对紫外线敏感人群的患者。


此外,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、血液循环下降、白色念珠菌感染及脚或手的其他伤害或刺激均可促进水疱的进展。



>>>>

发病原因



本病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,可能为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受损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所致。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

①高血糖时细胞肌醇代谢异常,山梨醇代谢活跃,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,神经营养障碍,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表皮细胞溶解性坏死,致皮肤结构改变;


②并发糖尿病肾病者钙、镁离子平衡失调,使皮肤结构脆弱。有学者曾用免疫荧光检查,发现水疱处真皮内血管壁有IgM沉积。故认为是血管炎性免疫反应。


总之,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,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其发病基础。


>>>>

糖尿病性水疱临床特点


1、50岁以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病程较长者好发,多伴有多系统并发症。


2、并发水疱时病程多属晚期,血糖、尿糖均明显增高,病情加重。


3、水疱发生突然,常见于指(趾)、手足背,水疱多反复出现,形态类似烫伤水疱,大小不等,壁薄、透明,张力高,内含清亮浆液,周围无炎性红晕。如无继发性感染,水疱多在数周内自愈。如形成溃疡,则迁延不愈。


4、若局部合并感染,愈合后多遗留色素或瘢痕形成。本病亦可转变为胫前色素斑,偶可发展成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或糖尿病性坏疽。故糖尿病性水疱也可称为这些病变的早期症状之一,是糖尿病性坏疽诱因之一。


防治


平时注意并加强足部护理及保护,包括每天清洁并检查足部,穿着合适的鞋袜,不予局部按摩,不适用热水袋、红外线等取暖,减少局部皮肤受压或磨损等。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就诊,切忌自行处理水疱以减少感染风险。


糖尿病性水疱病防治的关键是积极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。出现水疱常常预示糖尿病病情突然加重,应及时就医。


研究显示,糖尿病性水疱多在2~5周内自行痊愈,不留瘢痕,以后可偶然复发。虽无痛苦,但处理不当也可致残。因此不可因为该病能够自行愈合而不积极治疗。另外,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皮肤水疱病应常规检查血糖、尿糖等等。

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权益,请联络我们删除




提高警惕,警防医托,请认准官方平台。 最近医托经常出没于我院挂号处、我院大门附近、地铁口、火车站、汽车站、希望广大患者不要上医托的当,来院过程中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,交流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配合公安部门与医托斗争到底。
权威专家
孙浩   教授

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位,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会副主委,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先进者。

累计治疗2589位,在线答疑5648问题。

专业擅长:中医药治疗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肠癌、乳腺癌、淋巴瘤、脑瘤、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,并在肿瘤术后预…[详情]

健康通道

本医院是市医保定点医院,国际化平价医院,无节假日医院。